談青少年憂鬱與自殺
輔導中心 李秋紅
有意識的企圖傷害自己致死
小英的父母離婚,父親離家出走,現與阿嬤及姑姑住在一起。
小英在「週記」中提到導師是其「學校的媽媽」
小英和同學小美感情很好,不久小英在「週記」中提及小美和另一位同學小麗很要好,覺得小美背叛她,又因細故與朋友吵架,心裡覺得很委屈,在課堂上哭了整節課。
當日晚上小美從F B 中發現小英提及父親出走、不負責任,對姑姑失業及經濟問題壓力很大,如果自己不在世上,家人壓力就會減輕等訊息,
小美打電告知導師,姑姑接到導師電話進房發現小英已自殺且呈昏迷狀態,緊急送醫急救。
醫生評估認為小英有再自殺的可
能,建議可考慮住院一段時間
小英並未繼續住院,2天後即出院
返校,之後的日子,小英還是有
出現自殺意念及憂鬱情緒,直至
寒假期間將屆,始逐漸轉好。
一、語言上:
表現出想死、人生無望、無價值感或悲傷念頭。
二、行為上:
三、環境上:
四、其他線索:
(一)雙師合作、掌握確實
導師與輔導教師密切合作,充分溝通交換意見及觀點,能及時因應個案突發狀況及身心變化調整輔導目標及策略,確實且有效的理解個案自殺情形及問題脈絡,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最大輔導功能。
(二)親師溝通、形成共識
個案壓力源部份來自於家庭,因考量到需家庭共同加入協助,主動與主要照顧者聯繫且邀請其到校彼此了解,體會家長深陷經濟困境的壓力,並邀請輔導教師與其共同討論家中成員可以提供之協助,以及澄清面對自殺者的迷思,密切注意個案自傷/殺行為及動機,防止個案再度自我傷害。
(三)整合資源、專業分工
為改善個案低落情緒及強烈自殺意圖,家人陪同至精神科就診及諮詢住院之必要性,醫生予以投藥緩和情緒及衝動自殺行為。
此外,為協助個案及其家庭之經濟困境,經個案同意並充分了解時,通報為高風險家庭,期能透過社工資源運用解決經濟及成人就業問題。
(四)個別諮商、建立關係
在個案自殺獲救痊癒返校後,導師徵求個案同意,輔導老師及與其展開個別諮商,首要任務即建立信任關係,初期關注議題著重於評估自殺意念之程度,並履行不自殺承諾,第二階段側重壓力源覺察,最後階段則協助引導其發展健康之壓力因應模式
1.不要勸善:訴說人生有多美好
2.不要規過:要求別再做錯事
3.不要哀求:責怪他讓(害)我傷心哭泣
4.不要責罵:生氣辱罵責備當事人
5.不要抱怨:責怪他引起大家生活的不便與困擾
6.不要質問:逼問事件發生的原委
我們都是
校園自殺防治最重要的人
我們尊敬
每一個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
我們相信
生命因自助而壯大因互助而偉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