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蜻蜓一樣珍惜生命
一隻烏龜被海水沖到岸邊的一塊礁石旁,烏龜好奇地問,你待在這裡一動不動,不孤獨嗎?
礁石回答,我已在這裡待了幾百萬年,習慣啦!
烏龜吃驚地說,啊? 你竟然活了這麼長時間,我卻只能活1000年,真是不公平!
烏龜碰到一頭大象,友好地問,象兄弟,你能活多少年?
大象回答說,70年吧,你呢? 烏龜一聽心里平衡了不少,驕傲地說,1000年,不過石頭能活幾百萬年,還真有點不公平。 大象甩著長鼻子氣得直喘粗氣,你還不滿足?我多可憐!
大象進食時問水牛,牛老弟,你能活多少年?
水牛回答,四五十年吧,像大哥,你呢? 大像一聽高興地說,我比你多活20年,不過比起烏龜那小王八蛋可差遠了,它能活1000年。 水牛低著頭憤憤不平地吃著悶食。
水牛在河邊飲水時問鄰居羚羊,羊妹妹,能告訴哥哥,你能活多少年嗎?
羚羊羞澀地回答,你怎麼打聽女士年齡? 人家才4歲,是妙齡女! 水牛一算,4歲是青年,你不過能活一二十年吧,我比你多活30年,但大像那傢伙可比咱們活得長! 羚羊聽後一臉不悅地走開了。
羚羊的背上“背著”一隻飛鳥,羚羊問,小傢伙幾歲了?
飛鳥回答,我已不年輕了,都兩歲了,活不了幾年啦! 羚羊很吃驚:還有比自己“短命”的? 它心裡也平衡了一些,但一想到水牛又氣憤地說,小傢伙,我和你都不如水牛幸運,水牛能活50年,我活20年,你就可憐嘍! 飛鳥此時才知道原來自己如此不幸,傷心地飛開了。
烏龜、大象、水牛、羚羊、飛鳥在草地聚會,表面客氣,內心卻充滿了妒忌。 一隻美麗的蜻蜓揮舞著金色翅膀在空中盤旋,飛鳥大聲說,蜻蜓姐姐有什麼急事,那麼忙呀? 蜻蜓笑著回答,你可千萬別叫我姐姐,我只有不到一個星期的存活時間,我必須充分利用這短暫的時光,盡快找到伴侶,生下自己的後代,就心滿意足了!
蜻蜓說完,就飛走了。
飛鳥、羚羊、水牛、大象、烏龜都抬起頭,用仰視的眼神目送著這隻飛舞的蜻蜓。
人,應該學會滿足,但滿足不等於無追求。
像蜻蜓那樣盡情地飛舞,就不會枉此—生,更不會心態失衡。
乞丐與上帝
一個乞丐,每天夜晚都虔誠地祈禱上帝,幫忙成全他美好的生活。
有一天深夜,乞丐做夢,夢見上帝來到自己的身邊,乞丐跪拜在上帝面前哀求道:“神聖的上帝,請你真誠地賜福我美好的生活吧!”
上帝說道:“我每天都真心實意地賜福你。”
乞丐說道:“萬能的上帝,請你再給力賜福我,讓我遠離那倒霉不幸的生活,成全我美好如意的生活。”
上帝說道:“我每天都給力賜福你;但你自己如果不給力,我的給力也是乏力的;我永遠都難以保證你擁有美好如意的生活,你永遠也只能生活在倒霉不幸中。”
上帝說著,便悄悄地離開了。
人生往往就是這樣——誰如果自己不給力,即使上帝給力也是乏力的,他的生活將永遠難以美好如意。
道理及其深刻的七個小故事
(一)父親的一塊表找不到了,非常惱火,四處翻也找不到。 等他出去了,兒子悄悄進屋,不一會兒找到了表。 父親問:“怎麼找到的?”兒子說:“我就安靜地坐著,一會兒就能聽到鐘錶'嘀嗒''嘀嗒'的聲音。”
我們越是焦躁的尋找,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。 只有平靜下來,才能聽到內心的聲音。
(二)當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,人們說這是牛奶;當裝滿油的時候,人們又說這是油。 只有杯子空時,人們才看到杯子。
當我們心中裝滿財富、權勢、成就和偏見的時候,就不是自己了。 往往擁有了一切,卻不能擁有自己。
(三)兩隻老虎,一隻在籠子裡,一隻在荒野中。 兩隻老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好,互相羨慕對方。
它們決定交換身份,開始十分快樂。 但不久,兩隻老虎都死了——一隻飢餓而死,一隻憂鬱而死。
有時,人們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,總是把眼睛看向別人的幸福。 其實,你所擁有的正是別人所羨慕的。
(四)一名士兵遭到敵軍突襲後逃到了山洞。 敵軍在身後緊追,他躲在洞中祈禱不被敵人發現。 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蜇了一下,原來是只蜘蛛,他剛要捏死,突然心生憐憫,就放了它。
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織了一張新網,敵軍追到山洞見到完好的蜘蛛網,猜想洞中無人就走了。
很多時候,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。
(五)老人對他的孩子說:“攥緊你的拳頭,告訴我什麼感覺?”孩子攥緊拳頭:“有些累!”老人:“試著再用些力!”孩子:“更累了!有些憋氣!”
老人:“那你就放開它!”孩子長出一氣:“輕鬆多了!”老人:“當你感到累的時候,你攥得越緊就越累,放了它,就能釋然許多! ”
多簡單的道理,放手才輕鬆!
(六)一男子去買車,需要10萬元,可男子只帶了現金99,998元,就差2元錢! 突然,他發現門口有一個乞丐,就過去對乞丐說:“求你了,給我2元錢吧,我要買車!”乞丐聽後,大方地拿出4元錢遞給男子,說: “幫我也買一輛。”
如果你完成了九成以上的任務,那麼任何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助你成功;相反,你什麼也不做的話,神仙也救不了你。
(七)師父問:如果你要燒壺開水,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,你該怎麼辦? 有的弟子說趕快去找,有的說去借,有的說去買。 師父說: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?
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,有捨才有得。
站在生命的低處
兒時,曾留心過燕子飛行的過程,它們也是呈弧線飛行的,每次高飛前,總是要向下滑落一段,然後再奮力向上飛。 起初我不明白其中的緣由,直到後來我才知道,原來燕子下滑的過程是積蓄力量,是為了下一次飛得更高、更遠。
我恍然醒悟,原來人生的低處只是力量的一種蘊藏,是為了走向另一個更高的頂點。 那麼當我身處低處時,又有什麼好悲傷的呢?
通常當人們處於人生的高處時,總是志得意滿,頤指氣使,恃才傲物,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,因而停步不前。 其實這時已是強弩之末,即將滑向人生的低處。 當人們處於人生的低處時,總是悲觀失望,痛苦決絕,殊不知,否極泰來,即將步入另一個美麗的春天。
《蝸居》中有一句很經典的台詞:人的一生是一條上下波動的曲線,有時候高,有時候低。 低的時候你應該高興,因為很快就要走向高處,但高的時候其實很危險的,你看不見即將到來的低谷。
人的一生總是充滿了坎坷與艱辛,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。 當身處高處時,要不驕不躁,要意識到潛在的危險,要不斷地奮發進取。 當身處低處時,不要自暴自棄,不要悲觀絕望,凡事要看到積極有利的一面,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,等待下次機會的到來。
因為低處只是暫時的停留,只是力量的蓄積,一旦時機成熟,達到所需的能量,就會石破天驚,到達另一個理想的境地。
很多時候,巨大的成功往往會導致我們更大的失敗,而暫時的失意卻常常能引領我們走向成功。
當走過生命的一周匝,再回過頭來看自己的人生,才驚奇地發現,原來人生中根本就沒有什麼高處與低處,只是一個不斷追求和攀登的過程。
心的溫度,自己決定
一位白髮 蒼蒼的老 教授在學生畢業的最後一節課時說:「這是我給你們上最後一堂課了,這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,也是一堂深奧的實驗課,我希望你們以後能永遠記住這最後一堂課。」教授說著,取出一個玻璃容器,又注入了半容器清水。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進一旁的冰櫃說:「現在我們將它製冷。」
過了一會兒,容器取出來了,裡面的水凝結成了晶瑩剔透的冰。教授說:「 0℃以下, 這些水就成了冰,冰是水的另一種形態,但水成了冰,它就不能流動了。」
「現在,我們來看水的第三種形態。」教授邊說邊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在酒精爐上,並點燃了酒精。
過了一會兒,冰漸漸溶化成了水,後來水被燒沸,
咕咕嘟嘟地翻騰出一縷縷乳白色的水蒸氣,在實驗室裡靜靜地氤氳著、瀰漫著。過了沒多久,容器裡的水蒸發乾了。教授關掉酒精爐,讓同學們一個個驗看玻璃容器,說:「誰能說出這些水到哪兒去了呢?」學生盯著教授,他們不明白這最後一堂課,學識淵博的教授為什麼給他們做這個最簡單的實驗。
教授看著那些不願回答這個問題的學生說:「水哪裡去了呢?它們蒸發進空氣裡,融進藍藍的遼闊無邊的天空。」教授微微頓了一頓又說:「你們可能都覺得這個實驗太簡單了,但是……」教授口氣一轉,嚴肅地說:「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實驗!」
教授瞅了一眼那些迷惑不解的學生說:「水有三種狀態,人生也有三種狀態。水的狀態是由溫度決定的,人生的狀態是由自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。」 教授說:「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溫度是 0℃以下,那麼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,他的整個人生境界也就不過他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;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,那麼他就是一掬常態下的水,他能奔流進大河、大海,但他永遠離不開大地;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 100℃的熾熱,那麼他就會成為水蒸氣,成為雲朵,他將飛起來,他不僅擁有大地,還能擁有天空,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樣大。」教授微笑著望著他的學生們問:「明白這堂最簡單的實驗課了嗎?」「不,這不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!」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。
水的溫度靠火的加溫達到 100℃,而人心靈的溫度則靠正面的思考、樂觀的心、親友的關懷、溫柔體貼的心 、對這世界的好奇心、勤奮努力等等來加溫。
資料來源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cyehome/article?mid=8210&prev=8213&next=8206
天生我材必有用
有個耳朵半聾的小男孩放學回到家中,一邊哭一 邊拿著 老師轉交的字條給媽媽看。
紙條上寫著:「由於妳的孩子太笨,智商極差,根本無法學習,甚至拖累了全班的上課進度,為了大家好,希望他能自動退學。」
小男孩的母親看完老師寫的紙條後,難過極了,甚至哽咽不已。擦乾眼淚之後,她堅定的對自己說:「我的兒子湯姆絕不笨,不會不能學習,老師如果不教,我自己來教。」
經過這位偉大的母親親自的教育,這位老師認為朽木不可雕的的湯姆,多年後,當他去世時,美國人在晚上九點五十九分,全國熄燈一分鐘,以紀念這位電燈的發明人-湯姆.愛迪生。
愛迪生不但發明了電燈,也陸續發明了電影機、留聲機及其他一千多種產品,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。
愛迪生的母親是在家教學的成功範例,她把一個 連 老師都認為無可救藥的孩子,培育成世界級的發明大王。愛迪生的成就,他的母親絕對有一大半的功勞。
任何人在某項領域都可能是一個天才,有人或許是傑出的運動家,有人或許是最棒的創意人,有人可能是心思細密的哲學家,只是往往在制式的教育下,這份天賦還沒有被發掘出來就無疾而終了!
不能以外表的成功來界定一個人內在的成就,找出屬於這個人的天份,是自身也是周遭親友的責任。我們很容易以學業的好壞來判定一個人的成敗,然而大多數行業的精英,不見得是學業表現最佳的人,聰明的長輩,如能覺察出孩子的特質並加以培養,往往就成全了一個有益社會的傑出人材。
有一個母親發現自己的小兒子很喜歡芭比娃娃,剛開始一陣緊張,以為孩子有同性戀傾向,經過心理醫生詳細的檢測,孩子的心理完全正常,他只是對美麗的事物有興趣罷了。孩子的母親為了發展他的性向,特別搬到加拿大,請了服裝專家教她的孩子畫設計圖、分辨布料和縫針的技巧。小小的年紀,還未滿十八歲的吳季剛,就屢屢在設計比賽中得獎。他已是芭比娃娃首屈一指的服裝設計高手,推出的芭比藝術娃娃,收藏家爭相購買。
只要有心去發掘,努力找出個人潛在的天賦,認真而勤奮的在其中發展,人人都可以為自己尋到一片壯闊的天空。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cyehome/article?mid=386&prev=387&next=383&l=f&fid=10
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
文章出處:網路文章
有一個女孩,沒考上大學,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學教書。
由於講不清數學題,不到一週被學生轟下台。
母親為她擦了擦眼淚安慰說,滿肚子的東西,有人倒得出來,有人倒不出來,沒必要為這個傷心,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。
後來,她又隨本村的夥伴一起外出打工。
不幸的是,她又被老闆轟了回來,原因是剪裁衣服的時候,手腳太慢品質也過不了關。
母親對女兒說,手腳總是有快有慢,別人已經幹了很多年了,而你一直在念書,怎麼快得了?
女兒先後當過紡織工,幹過市場管理員,做過會計,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廢。
然而每次女兒沮喪回來時,母親總安慰她,從沒有抱怨。
三十歲時,女兒憑著一點語言天賦,做了聾啞學校的輔導員。
後來,她又開辦了一家殘障學校,
再後來,她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,她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千萬資產的老闆了。
有一天,功成名就的女兒湊到已經年邁的母親面前,她想得到一個一直以來想知道的答案。
那就是前些年她連連失敗,覺得前途渺茫的時候,是什麼原因讓母親對她那麼有信心呢?
母親的回答樸素而簡單,她說:
「一塊地,不適合種麥子,可以試試種豆子;豆子也長不好的話,可以種瓜果;瓜果也不濟的話,撒上一些蕎麥種子一定能開花,因為一塊地,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,也終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。」
聽完母親的話,女兒落淚了,
她明白了,實際上,母親恆久而不絕的信念和愛,就是一粒堅韌的種子;
她的奇蹟,就是這粒種子執著而生長出的奇蹟。